2014年11月24日星期一

孙中山问题——兼谈爱国是什么(一)

如何解读孙中山“出让满蒙”

核心提示:1905甚至更早时开始,孙就曾在游说日本朝野人士时一再声称:“满蒙可任日本取之,中国革命的目的在灭满兴汉”,“日本如能援助中国革命 ,将以满蒙让渡与日本。”
近年来,关于孙中山曾多次表示向日本出让满蒙利益以换取援助之事被热传,不断有人以此指责孙中山出卖国家主权。
孙中山究竟有没有此类言行?若有,又该如何解读呢?

孙中山“出让满蒙”问题

要想搞清楚孙中山是不是爱国,我们应当看看孙中山当时面临的状况和问题,看看他为什么会这样抉择,而非架空时空、固守某种观念妄断是非。

孙中山的确多次说过可以“出让满蒙”给日本

在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直到其去世前两年,他始终在努力向日本争取革命援助,而作为援助的回报,他也的确曾在不同年代、不同场合多次发表过承诺出让满蒙或者让日本在满洲保有特殊权益的言论。
据内田良平回忆,早在1898年秋,孙中山就承诺说:“吾人之目的在于灭满兴汉,革命成功之时,即使以诸如满、蒙、西伯利亚之地悉与日本,当亦无不可。”孙的另一位日本好友小川平吉也有类似的回忆:“孙逸仙与黄兴俱长期流亡日本……彼屡屡向我辈陈述:日本需要满洲,满洲与日本有不可隔离之关系。其地原为满洲人之土地,对我中国汉人来说并非绝对必要。我辈革命如能成功,如满洲之地,即使满足日本之希望,当亦无妨。上述主张,孙逸仙在座谈中一再重复,此在有志人士之间殆为众所周知之事实。”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仍然如此。1912年初他便对日本人说:“当此次举事之初,余等即拟将满洲委之于日本,以此希求日本援助中国革命。”1915年末或1916年初,孙中山与日本陆军参谋总长上原勇作密谈时再次表示:为打倒袁世凯,“希望日本至少以预备役将兵和武器编成三个师团,支援中国革命军……中国新政府可以东北三省满洲的特殊权益全部让与日本。”孙中山当时还特别解释说:“日本人口年年增多,东北三省的辽阔原野适于开拓。日本本来资源贫乏,而满洲,则毋庸讳言,富有重要的资源,日本瞩目斯土,乃当然之国策。对此,我等中华革命党员能予充分谅解,故可以满洲作为日本的特殊地区,承认日本移民和开拓的优先权。”直到1923年确定了联俄政策得到了俄国的援助之后,孙中山才放弃类似的想法。虽然孙中山是否与日本签过《中日盟约》至今学界仍在争论,但现有的史料足以证明孙中山至少有20多年都一直有出让满蒙以换取日本援助的想法。

辛亥前,孙中山所理解的革命是“建国在长城以内”,因此欲出让满蒙给日本换援助

任何历史事件都要回到历史现场去审视。其实,当时国人脑子里根本没有形成完整的中国概念,也没有领土主权的概念。辛亥革命爆发前,孙中山等绝大多数革命党人都没有将满蒙等地区纳入其“恢复中华”的版图。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孙中山是这么解释他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张的:“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1906年孙中山又说:“中国革命目的在于灭满兴汉,中国建国在长城以内。”可见在当时孙中山的潜意识中,满蒙的确根本不属于“中华”。
那么,当时孙中山等人眼中的“中华”到底都包括哪些地方呢?1906年《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孙中山说到:“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己经做成。”“支那国土统一已数千年矣……近世五六百年,十八省之地几如金欧之固,从无分裂之虞。”很明显,孙中山的革命是要恢复满清入关之前明王朝的情形,大致相当于清代十八行省的范围,这个范围没有包括现在的东三省、内外蒙古、新疆和西藏,还不到当时中国领土的一半。1908年,共进会把他们的旗帜定为“十八星旗”,正是这种想法的集中体现。
既然在孙中山看来满蒙地区根本不是“中华”领土,那么将其“悉与日本”以换取援助,自己完全没损失什么,何乐而不为呢?

辛亥后,孙中山为换援助虽仍许诺将满洲特殊权益送给日本,但始终坚持满蒙是中国领土

但孙中山狭隘的民族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辛亥革命爆发后,由于从革命者变成了执政者,孙中山马上就转变态度,根据国人的要求,提出了“五族共和”的主张,将清朝的领土全盘接收。191211日,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宣言中明确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同年8月,在谈及外蒙的分裂意向时,孙中山对《大陆报》记者明确说:“小国今日势孤无劲,末便兴兵。满蒙实有不可收拾之势,目下不得不暂待时机。数年之后,兵力充足,领土自可恢复。设此四万万人于数十年后不能恢复领土,则华人无保存国家之资格。余以为恢复己失之领土,而求助于邻判,似不甚可靠。”由此可见,辛亥之后孙中山的观念已经发生转变,坚持满蒙是中国领土,坚决捍卫中国的领土完整。
正是在此背景下,孙中山的对日承诺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不再说给予领土,只说可给予特殊利益或者“管理权”。比如1915-1916年孙中山和上原勇作密谈时说的就是“中国新政府可以东北三省满洲的特殊权益全部让与日本”,并说不仅满洲,“中国本土的开发亦唯日本的工业、技术、金融力最是赖”,但与此同时,孙中山明确声明:“东北三省是中国的领土,吾等坚决维护固有的主权,虽寸土亦不容侵略。”同时他于1116日致电袁世凯,坚决主张对于俄国与外蒙私自签订的《俄蒙条约》“万不可承认,当出以最强硬之抗议”。

(腾讯小编)结语


孙中山无论是暂时出让满洲权益,还是借助于日本援助,与其爱国、谋求国富民强并不矛盾。诚如杨奎松教授所言:“我们不应当把爱国与暂时的妥协、退让和暂时牺牲部分国家权益的外交行为简单地对立起来,斥之为不爱国。”陈寅恪先生曾有告诫,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须“抱有同情之理解,理解之同情”,实乃金玉良言。

网友评论:
没有昵称 发表于 2013-06-17 23:04:36
貌似孙中山最终没有租让满洲给日本吧?所以谈不上卖国。孙中山只是口头上说给日本人听听而已,吊一吊日本人的胃口。让日本提供援助。
莪①悳 发表评论:
是没有让出去,所以日本自已来了,胃口不只是东三省,而是整个中国

俺的结论:为爱国而卖国,仍是种卖国。国家不是政权,岂可用所谓历史的眼光来强词夺理,为圣人辩?若此非卖国,则天下无卖国之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