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崖山,云遮雾罩。明明是国殇所在,如楚霸王自刎乌江,如关云长败走麦城,亦如拿破仑遭遇滑铁卢。反正是穷途末路之地,却总有人能从荒草乱坟中挖出正能量,祭出招魂幡,甚至标榜为爱国主义。以这样的方式书写历史,让沽名钓誉者流芳百世,成为一个民族屡遭天谴和报应的宿命!看来,伟大的艺术,并非产生于横店,崖山之前便已经埋下了伏笔,而崖山之后,只是必然的结果。
史载,大势已去的时候,南宋三杰之一,丞相陆秀夫对小皇帝赵昺说: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小屁孩懵懵懂懂,无比恐惧。除了死,他已经别无选择。虽然贵为天子,却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任由所谓的忠臣摆弄,将自己捆绑其背,投海自尽,以幼小的生命成全了民族大义,这是何等的凄凉无奈!为了渲染悲壮,另有各种版本的传说,无不绘声绘色,却无改残酷的事实。每当读到这段历史,老夫不明觉厉,但疑窦丛生——
第一,莫非现场有录音或者监控视频?要么就有专人负责记录,否则,谁看到了当时的场景?可是,史书又记载,为了保全民族气节,全体军民视死如归,纷纷投入大海,以至海面上浮尸十万。那么问题来鸟,能够目击并记录这段历史的人,至少说明并没有为国尽忠,还可能是贪生怕死的变节分子,甚至当了汉奸卖国贼。由这样的人来证明伟大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英雄,是否可信?
其二,所谓德祐皇帝之辱,子虚乌有,陆忠烈既不在现场,更不可能有耳目。今天的资讯如此发达,都不能准确还原很多敏感的热点事件,搞毬不清楚细节,连硬盘都不可靠,何况当年?事实上,年仅四五岁的宋恭帝投降之后,并未受到侮辱,反而备受礼遇,被忽必烈收养宫中,研习佛法,翻译经文,最后成为大德高僧,一代宗师,享年53岁,这些都已载入正史,毫无疑问。亡国之君固然不爽,但是,新社会都能把末代皇帝改造成劳动人民,成吉思汗的子孙岂无再造之功?昺帝是恭帝的兄弟,当时不过七八岁,能懂个屁?丞相要当忠烈,大海又没有盖子,自己跳下去就行,为毛要忽悠并绑架一个无辜的孩子共同赴死?
第三,也是最后需要质疑的,陆忠烈完全清楚自己做了俘虏后的结局:小皇帝可以不死,但是自己却必死无疑。即便是自己不死,也没有丞相的位置给他了。因为这是宋元之间的最后一战,早期跳槽的同志和同事们都在新东家那里获得了很好的职位,混得好还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轮到自己战败被擒,哪里还有肥缺?何况元世祖的军队对那些拼死抵抗者毫不留情,城破之日,不分男女老少尽数屠戮,几乎成为铁律。
基于上述分析,老夫认为,在大厦将倾、无力回天之际,陆秀夫负帝投海,其动机既非高大上,也不伟光正。非但扯不到民族大义,甚至连忠君报国都存疑。观其所为,不但误国误民,害人害己,甚至涉嫌胁迫朝廷,劫持天子,最后弑君谋逆。证据有三,且看以下罗列——
其一,二王相继称帝,虽然风雨飘摇,行朝海上,但是四川的合州却一枝独秀,捷报频传。由张钰率部镇守的钓鱼城,被誉为上帝的折鞭处和东方的麦加,曾击毙蒙哥大汗于城下,逆转战局,固若金汤。不仅屡败蒙军,还趁势反攻,节节胜利。与此同时,城内大兴土木,修建皇宫,先后派出至少数百人陆续奔赴闽粤沿海,访寻皇帝,恭迎圣驾。然而,访寻的结果却鲜见史书记载,不了了之。老夫合理推断,至少也该有三瓜两枣不辱使命,并转达了四川军民拳拳报国之心。如此殷切的呼唤,为毛没有得到响应?这恐怕怪不得皇帝,赵氏孤儿都是小屁孩,懂个毬!那么,当时把持朝政的是谁呢?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人,甚至还包括文天祥,这些股肱之臣都有拥立之功。如果带着皇帝落荒而逃,不假思索投奔合州,自己是否还有说一不二的话语权?
其二,刚刚提到文天祥,这个只当了几天丞相的三杰之一,据说其抗蒙的功勋足以比肩岳武穆抗金。其光芒万丈,亦远超其它忠烈。有人认为,之所以陆秀夫和张世杰都屈居下风,主要原因是不会写诗,也不是文学家,流传于世的作品不多,其高风亮节难以展示给后人。而文天祥则不同,早早被俘成囚,用不着再瞎折腾,因而能够静下心来构思写作,且崖山之后还多活了几年,更有充裕的时间留取丹心,光照汗青。这是题外话,姑且不论,仅谈赵昺称帝之后的事。史载,端宗夭折之后,昺帝继位,全拜陆忠烈之功。而文忠烈闻讯后立马上表奏折,请求入朝辅政,移师岭南,紧密团结在以赵昺为首的党中央周围,挽狂澜于既倒。按理说,这个时候各路人马力量薄弱,最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如果合兵一处,必将实力大增。更何况到了崖山,已经走投无路,无论陆忠烈还是张忠烈,都不想再走,均打算最后一搏,决一死战。从崖山海战的部署来看,也是孤注一掷。如果能够汇合文忠烈的兵马,岂不胜算更大?可惜,入朝请求被断然拒绝,而拒绝的理由却语焉不详。还是那句话,皇帝是个小屁孩,毬筋不懂,太后亦是妇道人家,全无方略。能代替朝廷做主的,只有两个忠烈。而这两个忠烈,各有神马考虑?各怀怎样的心机?为神马不愿意让号称拥有重兵的文忠烈文丞相入朝辅政?史料未见详述,休怪后人合理猜测。
其三,最不可思议的事发生在投海之前。混战中,已经突围的张忠烈派出快船救驾,重新杀入包围圈,接皇帝逃命。且派来的人也和陆忠烈接上了头。这个时候,他只需背着皇帝移步上船,没准还能逃出生天,苟延残喘。可惜,这最后仅存的一线的生机也被大义凛然滴葬送。陆忠烈果断拒绝了救兵,而拒绝的理由匪夷所思,竟然怀疑对方可能叛变,企图俘虏大宋君臣献敌邀功。显然,陆忠烈根本就不信任别人,他以为只有自己才是忠烈,这特么神马混账逻辑?从张忠烈得到的反馈信息来看,这支救兵绝对忠诚,不可能叛变。而后来发生的事也证明,只要齐心协力,突破重围并非难以做到。可惜的是,小皇帝被陆忠烈的民族大义挟持,没有其它的选择,除了跳海喂鱼,再也没有逃生的机会……
崖山前后的因果,千丝万缕。今天活着的人,要么是当年的老祖宗苟且偷生,要么本身就是鞑子的后裔。这个世界上,优秀的民族多了去,谁敢说自己最牛逼?成王败寇的历史,毋须贴金粉饰。你不姓赵,回到大宋也没毬卵用,正如你不属于爱新觉罗的家族,康乾盛世便与你木有一根鸟毛的关系。圆明园被烈火焚烧的时候,北京市民都在看热闹,唯独一群太监表现出忠勇壮烈,全部战死,谁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崖山之后没有中国,没有中国亦不见天塌下来,当年的罗马帝国、马其顿帝国、奥斯曼帝国和日耳曼帝国,都土崩瓦解,今天他们的后代,哪个低人一等?
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这是现代革命样板戏中的一句唱词,只是胡司令并没有点穿,所有的草头王都打着国家社稷的旗号,就连绿林好汉,都宣称自己是替天行道。这说明,被代表的岂止是百姓苍生,连老天爷的话筒,都可能被横刀夺麦。历史上的投机分子和冒险家如过江之鲫,最可恶的是两头都占,大小通吃。正所谓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活着的时候荣华富贵,哏屁之后还要配享太庙或那什么宝山,这才是现实的写照。崖山之后的结果,天下尽知。但崖山之前,究竟发生了什么?汗牛充栋,众说纷纭。至少可以肯定,恭帝投降的时候,为了避免无谓的牺牲,就已经下令全国停止抵抗。如果忠烈们确实忠君报国,就应该遵守最高指示,彻底放下武器,张开双臂迎接新社会的到来。正如小日本的天皇宣布了投降诏书,再血性的军人都必须停止战斗。你可以剖腹明志,也可以饮弹自杀,但绝不可以绑架天下苍生,以全民玉碎的名义让无辜百姓一起送死!
南宋三杰,华夏忠烈,各有各的庙堂,各有各的牌位。但是,那些稀里糊涂成为炮灰的人,却连名字都没有留下。行文至此,突然想到与崖山之战同一时代的人,也是合州钓鱼城的镇守将军,此公名叫王立,张钰的继任者,愣是把东方的麦加城打造成神话传说中的上甘岭,巍然屹立,久攻不破。因为这座城,延续了南宋至少二三十年的国祚,甚至在亡国之后还苦撑危局,让不可一世的蒙古大军伤亡惨重,无可奈何。最后,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承诺,确保不屠一人,不伤害全城百姓,这才体面地放下武器,宣布投降。如前所述,在灭宋的战争中,任何胆敢抵抗蒙元大军的城池,一旦陷落,俱被屠城,这是成吉思汗定下的规矩,也是所向披靡的法宝。钓鱼城不但坚持抵抗几十年,甚至还让最高统帅蒙哥大汗毙命于城下。而其弥留之际的遗言就是:若克此城,当尽屠之。然而,铁骨铮铮无比霸气的王立将军,不卑不亢,不愚不狂,以实力改写了蒙古大汗的遗训,让十万军民,全身而退,免于兵燹之灾。
遗憾的是,关于王立的史料很少。关于其是非功过,向来冰火两极,褒贬不一。侥幸活下来的百姓及其后代感念其功德,屡屡立碑祭奠,却屡建屡毁,香火断断续续。甚至连郭沫若,都痛斥王立为汉奸,将其灵位逐出祠堂,不准祭祀。至于郭老是神马货色,不是本文的话题。但是,老夫以为,比之于南宋三杰,比之于历朝历代的民族英雄,王立将军没有丝毫逊色。他无愧于天地,无愧于苍生,其战为国,其降为民,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忠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